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全中国的人都在吃元宵或汤圆,它象征团团圆圆。那么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看元宵与汤圆的对比介绍以及正确煮法。
元宵和汤圆在制作工艺、外观口感、馅料、吃法等方面存在区别,具体如下:
盛行地域不同:
北“滚”元宵:北方多吃元宵。
南“包”汤圆:南方多吃汤圆。
不过由于汤圆更易储存,多样化,所以现在北方也很盛行吃汤圆。
制作工艺不同:
元宵:采用“滚”的方式,先将馅料切成小块,沾水后放入装有干糯米粉的笸箩里滚动,反复沾水、滚粉,直至变成大小合适的圆球。
汤圆:是“包”出来的,把生糯米粉用水和成面团,再将各种馅心包进去,揉成圆形。
外观形态不同:
元宵:表面会有一层浮粉,看起来不是特别圆滑,个头通常比汤圆大一些,煮熟后会膨胀得更大。
汤圆:外表面比较光滑,煮前煮后个头变化不大。
馅料选择不同:
元宵:馅料偏硬,一般以单一甜口为主,如白糖芝麻、桂花什锦、豆沙、枣泥等,通常将馅料切成小方块状。
汤圆:馅偏软,咸甜荤素选择众多,除传统的五仁、黑芝麻、花生、豆沙外,还有鲜肉、水果、鲜花等多种口味。
口感风味不同:
元宵:吃起来口感较硬,有嚼劲,由于煮的时候表面的糯米粉会融入汤中,所以煮出的汤呈乳白色。
汤圆:口感相对软糯,煮出的汤水比较清澈。
食用方法不同:
元宵:多是煮着吃或炸着吃,炸元宵色泽金黄,外酥里糯。
汤圆:通常是煮着吃,也有炒着吃、蒸着吃的,煮汤圆时间较短,一般3-5分钟即可。
储存方式不同:
元宵:冷冻容易开裂,保质期较短,一般只能现做现吃,不宜长时间存放。
汤圆:可以冷冻保存,保质期较长,因此市场上有很多速冻汤圆可供选择。
汤圆与元宵的正确煮法↓
千万切记:勿冷冻汤圆开水下锅!等飘起来,熟了就可以吃,勿煮过!
一、汤圆的正确煮法
冷冻汤圆预处理: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后,若时间充裕,可将汤圆从冷冻室移至冷藏室,静置2小时让其自然回温;若时间紧迫,可将未开封的汤圆袋浸入常温清水,每隔5分钟翻动一次,约15分钟即可完成解冻。
准备工作: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开始加热。烧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一勺盐,可增强糯米皮的韧性,防止粘连和破皮,同时提升甜味的层次感。
下锅:当水温烧至50℃-70℃,即锅底开始密集冒小气泡时,将汤圆轻轻放入锅中。
搅拌:汤圆下锅后,立即用勺背沿锅边轻推,让汤圆在水中缓慢旋转,使其受热均匀,避免沉底粘锅。
煮制与点水:保持中小火煮制,当水沸腾后,分2-3次加入少量冷水,每次约半碗,使锅中的水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让汤圆内外均匀受热,避免外熟内生或表皮糊化。
判断熟否:小汤圆一般煮5分钟左右,大汤圆煮8分钟左右,待汤圆全部浮起,且表皮光滑,用漏勺轻压汤圆,能立即回弹,说明汤圆已完全熟透。
出锅:煮好的汤圆应及时捞出,放入碗中。若想汤圆口感更丰富,可在水中加入红枣、桂圆等配料,捞出后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一些桂花、白糖等。
二、元宵的正确煮法
准备工作: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因为元宵是糯米粉“滚”出来的,水多一些,汤汁就不会煮成糊糊。
下锅:水烧至85℃左右最佳,其判断方法是水中的气泡稍有曲线地往上冒。
搅拌:元宵下锅后,用勺背轻轻推转锅里的水,使元宵随水旋转不粘锅。
煮制与点水:先用大火把水烧得滚开,待元宵浮起后,改用慢火,在煮的过程中,每开一次锅就要点入一点冷水,使锅中元宵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二三次后,再煮一会就熟了。
出锅:元宵煮至胖起来,全部浮在水面上,就可以关火出锅了。用炒勺将元宵捞出放入碗中,可适当加些煮元宵的汤,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枸杞等点缀。
祝,所有朋友:元宵节快乐,阖家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