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绪价值而产生情绪经济,情绪价值指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能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积极体验,如快乐、安慰、自信等。高情绪价值表现为理解、共情、积极倾听等,可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交中,都对心理和情感健康有重要意义。
情绪经济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心态变化和消费升级而兴起的、基于消费者情绪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它将情感、心理等因素融入产品和服务中,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情绪诉求来创造价值和盈利,其核心在于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驱动消费行为,将情绪价值转化为商品或服务。
一、情绪经济核心特点
情绪经济是以消费者情感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能够引发积极情绪或缓解负面情绪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价值转化的模式。它标志着消费从传统的物质需求(如功能、质量)转向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属于消费第三阶段——“情感投入阶段”。
1、以情绪需求为导向
传统经济模式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而情绪经济则把重点放在消费者的情绪体验上。企业会深入研究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需求,如快乐、放松、感动、怀旧等,并围绕这些需求来设计产品和服务。
2、注重情感体验
在情绪经济中,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商家会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讲述动人的故事等方式,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3、产品和服务的情感化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企业会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情感化设计。这可能包括在产品的外观、包装、功能等方面融入情感元素,或者为服务增添个性化、人性化的细节。
二、情绪经济表现形式
情绪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形式,实现消费者的情绪释放、情感体验以及精神享受等,具有消费虚拟化、产品数字化、行为符号化、心理补偿性等特征,表现形式如下。
1、娱乐产业:电影、音乐、游戏等娱乐行业是情绪经济的典型代表。
它们通过创造各种引人入胜的内容,引发观众或玩家的各种情绪反应。例如,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可以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体验到悲伤、感动等情绪;一款刺激的动作游戏能够激发玩家的肾上腺素,带来紧张和兴奋的感觉。
2、餐饮与休闲行业:主题餐厅、特色咖啡馆等通过独特的装修风格、氛围营造和服务体验,满足消费者的社交、放松等情绪需求。
比如,一些以动漫为主题的餐厅,会以精美的动漫装饰、特色的动漫周边产品以及与动漫相关的餐饮服务,吸引动漫爱好者前来消费,让他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动漫文化氛围,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绪体验。
3、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往往将文化、艺术与创意相结合,通过独特的设计和故事性,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像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以故宫的文物、建筑等为灵感,设计出各种精美的文具、饰品、生活用品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4、宠物经济:宠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情感陪伴角色。
围绕宠物形成的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宠物美容等宠物经济产业,实际上也是在满足人们对宠物的关爱、陪伴等情感需求。
5、虚拟服务:虚拟化情绪经济模式越来越多。
“失恋陪伴”、“骂醒恋爱脑”、“爱因斯坦的脑子”等情绪类商品在电商平台热销,月销量可达10万+,低成本购买快乐成为年轻人“悦己”选择。
三、情绪经济发展原因
情绪经济的崛起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心理需求,随着AI的诞生,人类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复杂,安抚人们疲惫的内心,所以,情绪经济就应运而生。
1、自尊修复与归属感缺失
原子化社会导致孤独感加剧,消费成为缓解自我威胁(如工作压力、社交失败)的替代方案。
2、马斯洛需求升级
物质满足后,消费者转向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情绪消费成为实现这些需求的途径。
3、乌卡社会(VUCA)的应对
在不确定性增强的时代,情绪产品提供短暂可控的积极体验,帮助个体应对焦虑。
4、社会压力增大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人们对情绪的释放和调节有了更强烈的需求。人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情绪经济正好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途径。
5、消费升级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愿意为能够满足自己情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6、社交媒体的推动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消费者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也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这为情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使得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更容易被传播和推广。
总结
情绪经济本质是现代社会情感需求的商业化映射,其发展既依赖技术创新(如数字化服务),也需关注人文关怀(如心理健康)。未来,这一模式或进一步渗透至教育、医疗等领域,成为连接物质与精神消费的重要桥梁。